透視舞蹈劇場構作的實踐
不少舞蹈製作都有劇場構作參與其中,不論是一個獨立的崗位,或是編舞帶著劇場構作的概念進行創作,在近年都有很多不同方式的探索與實踐,亦延伸成為藝術節和節目製作人的視野。社會、文化、舞蹈語言、空間、媒體、科技等不同面向在當代語境的複雜性,令劇場構作這角色和概念更顯重要。座談會和圓桌交流會邀請舞蹈藝術家、劇場構作和製作人分享經驗和想像未來發展。
座談會:舞蹈劇場構作不同應用及面向
近年,在本地應用和討論「劇場構作」這概念越見活躍。劇場構作可以理解為在創作過程中,尋求團隊之間一種更為流動的作業模式,透過不同的方法例如觀察、提問、整理、研究、激發、引導等,引發不同創作崗位之間的對話,有機地探索作品的發展與呈現方式,並從整體和宏觀的角度回應當下,以至推進行業生態的發展脈絡。誠然,很多創作崗位都不必然以「構作」命名,但大多帶著這樣的概念實踐。
是次座談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主持,特邀四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講者,分別以創意總監、製作人、舞團劇場構作、導演和編舞不同身分切入點,分享他們從各自的專業範疇對「構作」思維和實踐,包括:反思舞蹈身體作為方法從而建構舞團發展、以構作思維制定節目策劃的方向、在舞團體制下實踐構作,以及思考跨媒介與舞蹈的構作過程。透過他們的分享,我們將剖析香港當代舞蹈從身體美學到製作生態的發展。
12.11.2023 (日) 5pm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細盒
語言:廣東話
免費參與
講者:
鄭煥美 ──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製作人(舞蹈)
由藝團、場地、藝術節、資助及研究機構、獨立製作人到文化區,鄭煥美曾參與及策劃很多本地及國際的舞蹈製作、巡演、舞蹈節、研究及發展平台、文化交流網絡、觀眾拓展計劃等。從藝術行政的角度實踐,加上客觀生態的演變,她是如何思考業界的可持續發展並與不同的持份者協作?當中又有那些對應的策略和挑戰?
林俊浩 ── 獨立跨媒介導演、編舞
香港最炙手可熱的劇場編舞之一。林俊浩既接受過劇場訓練,亦擁有舞蹈背景,是一位多面向的表演創作人,屬於充滿創意力量的新一代。他的作品探索了不同文化及界別之間的差異及類同。他相信藝術的使命是揭示生活的真實,並透過多面向的探索與不同背景的團隊尋找共同的表演語言(身體、視覺和聲音),讓不同層面的觀眾得到啟發。他在創作中如何實踐劇場構作這個思路?如何思考跨媒介表演的可閱讀性及觀賞性?劇場構作這角色對他來說是如何流動在不同的創作中?
梁曉端 ── 城市當代舞蹈團劇場構作
梁曉端是城市當代舞蹈團首位劇場構作。作為本地首個把劇場構作正式納入團內架構中的舞蹈團,內部與外界如何理解劇場構作的工作與性質?除了思考舞蹈作品的構作,部門間的構作又是怎樣?構作思維如何推動舞團願景,在實踐及執行上面對甚麼挑戰?身為首位參與其中的見證者,梁曉端將拆解迷思,提出更多問題同時為舞團開路。
王榮祿 ── 不加鎖舞踊館創意總監(公眾參與)
從全職舞者到創立自己的舞團,王榮祿對身體美學的探索有特別的看法。舞團近年提倡「#非關舞蹈」概念,主張從身體獨特性出發,摒除體制化的舞蹈技巧;其作品中加入戲劇顧問,他作為創作人是如何看待這崗位所投入的能量與作品的關係?當角色變為策劃者,從不同年齡的大眾身上探問舞蹈的定義,這些策劃經驗反映怎樣的構作思維?
主持:陳國慧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
圓桌交流會:舞蹈創作及製作中的劇場構作實踐
是否人人對劇場構作有同一想法?構作概念應該怎樣理解或如何實踐?圓桌交流會聚焦在界別內實踐者與藝術家之間的深入討論。五位講者將透過不同的實踐個案分享各自的經驗,因著手法、內容、模式、製作架構等差異,當中所應用的各種思維和策略。這些實踐反映香港今天的舞蹈創作環境及生態,與當下社會有甚麼關係,藝術家及製作人又該帶著怎樣的視野想像未來。圓桌交流會為「舞蹈節通行證」的專屬活動,由城市當代舞蹈團劇場構作梁曉端主持。
講者:
李筱怡 ──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製作人(戲劇)
李筱怡主張研究及發展的重要性,以策劃及監製的角色,提倡創作過程中內在動態的整體性,為新生代藝術家建構創作平台。近年策劃「表演未來系列」,邀請劇場創作人與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探索主流以外的表演藝術形式。她亦與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聯合創辦及策劃跨界實驗平台「TechBox」,讓媒體藝術家與年輕劇場設計師合作,從研究和實驗出發,思索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的多樣可能,發表不限表演框架或形式的作品。
李海燕 ── 講師/研究員/編輯/藝評人
李海燕遊走在不同角色中,講師/研究員/編輯/藝評人/監製/翻譯/獨立製作人/學習者。不論是那一個身份,往往都帶著清晰的問題意識,探尋思考香港語境中的「舞蹈」是什麼,香港的舞蹈創作環境缺乏怎樣的思辯。在是次交流會中,李海燕將會聚焦於「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2023」節目之一《寬容的樹》的獨特經驗,分享當中構作的概念、個人在創作團隊中推動的意識形態,以及執行方法。
李偉能 ── 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
李偉能是一位編舞、表演者和策劃人,現為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他著眼於本地當代舞蹈生態中未被關注的版塊,透過不同形式的策劃項目去擴展以身體為主要媒介的創作觀點,並以策劃聚焦於創作過程(creative process)中的知識生產、整存及傳播;跨文化語境及跨藝術媒介之間的對話以及身體的創造力於社區實踐的模式等。個人創作方面,他圍繞流行文化、符號及再現、身體、舞蹈及其形象之間的重疊及間隙,藉著各種展演策略去搭建游離於熟悉和陌生觀看經驗之間的曖昧地帶,邀請觀眾從未知的空間中重新審視現場經驗。創作媒介及場域包括但不限於現場表演、錄像、文字書寫、劇場、替代空間。
潘詩韻 ──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高級講師(編劇及劇場構作)及學術項目主任
潘詩韻創辦及教授亞洲首個劇場構作藝術碩士及藝術(榮譽)學士課程,亦是香港戲劇創作室創辦人及藝術總監,以編劇、導演、劇場構作及文化項目策劃等崗位介入不同媒體創作,專研劇本精煉、跨領域和跨文化創作,以社會議題下的人文狀況為創作核心。她曾為香港舞蹈團及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製作擔當劇場構作,包括楊雲濤編舞的《一個人的哪吒》及桑吉加編舞的《茫然先生》,為創作人提供作品的語境及意義的脈絡,同時為觀眾觀賞經驗搭建橋樑。
盤彥燊 ── 獨立編舞/舞蹈藝術家
盤彥燊2010至2014年移居北京,並成立身體力行戲劇舞蹈工作室。2014起以獨立藝術家身份在歐洲及亞洲從事創作、演出、研究及教育工作。他的創作從亞洲哲學角度觀察當代社會現實,以舞蹈及跨媒體的藝術行動打開城市人的生活盲點,從而喚醒人的覺知,提供轉念的可能。他的編舞概念自成一家,深受道家的「氣」及五韻、液態身體等的身心哲學實踐影響;近期作品《鳴》,延續對身體及靈性的探索。他近年積極帶着其身體觀和作品,走訪世界不同地域及舞蹈節巡演。
主持:梁曉端 ── 城市當代舞蹈團劇場構作
合辦機構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